转自:
《
烟台大学报
》
第
466
期
(
总第
466
期
)
第
03
版
2014
年
4
月
11
日
科技之花悄然开放
——
团队意识令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科研更上层楼
|
“
碳四”课题组为化学化工学院的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下一个“碳四”培育点在哪里?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如何内部挖潜,发挥化学化工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整合资源,积极培育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怎样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路子,形成“基础研究-过程研究-工程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特色,提高教学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化学化工学院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和努力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3年我校单位目标考核,化学化工学院获得科研工作优胜杯,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也位居第二。
学院三个专业全都是省级特色专业
化学化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加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各项建设工作,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在教学工作层面,化学化工学院坚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齐头并进的教学目标,并在三个领域获得了显著的成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批),入选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山东省名校工程骨干专业,应用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入选辅助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至此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所有三个专业均成为省级特色专业。 确立教学主导地位,组建教学团队 近几年,化学化工学院在“普通化学原理”和“化工原理”省级精品课,“基础化学”校级精品课,“普通化学原理”省级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普通化学原理、基础化学和化工原理”三个教学团队。团队老师主要以教学为主,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质量工程建设。日常管理中的严谨细致和教学团队的集思广益,让化学化工学院在日常管理中与众不同。 在日常管理中,化学化工学院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就教学过程、教学研究、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讨。发挥团队优秀教师教学示范作用,促进广大教师互相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与研究上,获批山东省教改课题1项,校级重点教改课题1项,一般项目2项,院级项目8项,发表各类教改论文三十余篇,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获批校级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1项;基础实验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进展顺利,四大化学实验已经全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了实验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毕业生质量印证本科教学的落实与完善
教学团队在理论教学上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发挥了主要作用,化学化工学院积极组织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2013年度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种奖励50余项。首次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北赛区特等奖和全国一等奖,获得了兄弟院校的广泛好评。 应届毕业生质量的提高也印证了本科教学工作的落实与完善。2012年度应届毕业生为482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61人,考研率达到33.4%;一次就业率达到82.2%;其中,有9篇论文被评为“2012年烟台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013年度应届毕业生45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60人,考研率达到34.88%;一次就业率达到79.47%;9篇论文被评为“2013年烟台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凝练学科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
学科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也是学院安身立命的基础。化学化工学院经过认真的思考、梳理与调研,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优势,凝练学科特色,带动学院整体科研水平提高的发展思路。 保持基础理论研究优势,推动新兴研究领域进入学科前沿。化学化工学院借助物理化学“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的平台,整合资源,组建了“理论化学”和“仪器分析”科研团队,其主要任务是以国家科技需求和地方支柱产业为导向,产生了一批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
产学研用结合,工程研究服务地方
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借助重点平台建设,促进各学科的整体发展。化学化工学院借助 “十二五”“化工制造工程”高校重点强化实验室、“化学工程与过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化工新材料过程强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的平台,整合资源,瞄准国家和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凝练共性课题,开展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有针对性地投入已组建的四个科研方向:传递过程及强化、轻烃分离工程、环境友好催化、纳米材料化学工程,这些研究方向带动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无机化学等多学科的协调发展,目前已产生较好的发展趋势。
工程问题升华为科学问题
利用山东化工大省的资源优势,以科技成果工程化为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开展产学研用结合,进行技术工程化研究和技术推广。近两年,化学化工学院先后获批了 “山东省黄金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山东省石化轻烃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中匈黄金工业应用合作研究中心”。借助上述研究平台,坚持产学研结合,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建设,从企业生产中寻找项目,主要瞄准能够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重大项目,从这些项目中提炼出共性技术和应用理论方面的课题,将工程问题升华为科学问题,形成重大成果,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012-2013年间,化学化工学院开展多项课题,两年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新签订横向课题及技术转让项目30余项,全院合同经费累计约3000万元,到位经费2500余万元。两年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发表SCI、EI研究论文133篇,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三等奖各1项。
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化学化工学院在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们也清醒地看到,省内兄弟院校近几年发展很快,形势严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任万忠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学院仍存在着学科发展待平衡、人才队伍待提升、科研方向待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待提高等问题。”说到人才队伍和科研方向优化,任院长强调说:“2013年王全杰教授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增选候选人。我们要以院士申报工程为契机,要将院士申报与人才建设、学科建设结合起来;与化学化工学院其他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与提高团队的科研水平结合起来。通过院士申报工程促进学院的学科发展以及平台建设和人才建设。争取用四年左右的时间,使王全杰教授由皮革行业学科带头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带出一个有影响的学术平台,带出一支业内知名的科研团队。” 对于化学化工学院的未来,任院长说:“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学科发展’为抓手,以‘努力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学院’为目标,在2014年继续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凝练方向,继续加强团队建设,积极推进学科协调发展;二是外引内培,引进与培养并重,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三是立足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化学化工学院领导班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看到化学化工学院几十年埋头苦干,精心培育的科技之花,在烟台大学三十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悄然开放。
作者:郭春香 贾晓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