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三) | 天行蓝莓保鲜社会实践队:“鲜”行记—从枝头到舌尖的蓝莓保鲜守护之旅
作者:化学化工学院
时间: 2025-07-29    阅读:

在全民健康饮食的浪潮中,蓝莓因“超级水果”光环备受青睐——每100克果肉蕴含2165IU的超强抗氧化力,被誉为“天然健康卫士”。然而,这位“蓝朋友”天生娇贵:采后褐变、腐烂一触即发;冷链稍有波动,品质便急转直下;传统保鲜剂又暗藏安全隐患。行业数据显示,蓝莓在流通环节损耗率高达30%-40%。如何让这份鲜活跨越时间与距离?是化学化工学院“天行队”正在攻克的课题。

团队成员合影

01

基地溯源——从枝头开始的守护

7月12日清晨,天行队队员走进烟台市泰运蓝莓基地,晨露还挂在蓝莓果粒上,队员们便跟着基地工作人员学起了采摘技巧。“要轻捏果蒂旋转,不能拽,不然会损伤果皮”,队员们边记边练,指尖很快沾染上蓝莓的紫黑色汁液。白天,他们记录不同成熟度蓝莓的硬度、含水量,观察阳光直射对果实霉变的影响;傍晚,跟着运输车前往售卖点,车厢里温度计的数值每半小时被记下一次,颠簸中蓝莓表皮的擦伤痕迹成了重点标注对象。“原来采早了酸涩,采晚了易烂,这时间点比做化学实验还讲究”,队员的感叹,让“保鲜”从课本概念变成了沾满泥土的实践。

队员在采摘蓝莓

好的蓝莓与萎蔫蓝莓的对比

02

市场追踪——从货架到舌尖的考验

7月15日,队员们兵分三路穿梭在市场里:一路蹲守水果批发市场,记录不同商户使用的保鲜盒厚度、冰袋数量,对比泡沫箱与真空袋的保鲜效果;一路走访商超,盯着冷藏柜的温度显示器,核对货架期标签与实际腐坏速度;还有一路刷遍电商平台的蓝莓差评,“变软出水”、“有酒味”、“果皮破损”等关键词被圈出来,贴满了团队的调研板。16日上午,在冷藏库门口,队员们看到刚卸货的蓝莓因温差凝结水珠,不到两小时就出现局部软化。对于此等问题,队员们做了具体记录,并且总结了近20条具体问题,留待后续研究。

储存水果的冷库

03

解锁“鲜”科技——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创新

调研结束后,实验室成了队员们的新战场。他们总结出低温分阶段降温、气调保鲜(调控氧气和二氧化碳比例)、涂膜“防护衣”等现有技术的优劣,然后开始研发更适配农户的简易保鲜方案,研发过程中,大家屡屡碰壁,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口号贴在实验室墙上,队员们轮流查文献、做对比实验,终于在不知多少次尝试时,让蓝莓的保鲜期比传统方法延长了3天。

研究保鲜膜

04

科技助农——让新鲜走进千家万户

队员们没有止步于实验室成果。他们把保鲜技术拆解成“农户版手册”:亲自展示采摘后“先晾10分钟再装盒”的步骤,用方言录制“冷藏温度怎么调”的短视频;发布保鲜小妙招在社交平台,实现真正的便民助农。

天行队队员参观基地


从枝头的露珠到货架的灯光,从炎热的市场到实验室的烧杯,天行队用这个夏天证明:守护新鲜,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把实践写在大地上的担当。当农户的蓝莓能多卖3天,当消费者吃到更清甜的果实,那些在田间地头、实验室里流下的汗水,都成了“新鲜”最好的注脚。未来,这支队伍还将带着创新继续前行,让每一颗果实都能走完从枝头到舌尖的完美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