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化小水”的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展示(一)| 烟台大学“热血胶东·红色育人”大学生宣讲团:用实践追寻红色足迹,以宣讲弘扬红色精神
作者:化学化工学院
时间: 2024-07-26    阅读:

近代以来,在胶东这片热血翻涌的土地上,诞生和走出了许多深受人们敬仰的英雄,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坚强的支撑和保障。为弘扬胶东红色精神、传承胶东红色文化,2019年由化学化工学院依托“红色育人”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而承办的烟台大学“热血胶东·红色育人”大学生宣讲团应运而生。宣讲团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和校团委主办,目前已培养六届、300多名学生,每学期都组织他们去往胶东多个红色纪念馆参观学习、收集资料,至今宣讲团已撰写胶东红色宣讲稿多部,面向省内企业、大中小学、党政机关等开展红色宣讲近百场,听众过万人。

为深入挖掘省内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让胶东红色故事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烟台大学“热血胶东·红色育人”大学生宣讲团和化学化工学院“红色育人”大学生实践队利用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组建“铁姑娘”新时代愚公精神宣讲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铁姑娘精神”宣讲队)和“青年烛光”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东省烟台市黄渤海新区等地开展调研,挖掘当地的红色故事,并宣扬胶东红色故事和英雄精神。

宣讲团师生前往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参观学习。

宣讲团面向高校和地方开展宣讲。

走进英雄故址,收集红色记忆

山亭,一座流淌着革命热血的活力新区。作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里,八路军115师主力挺进山东,开辟了鲁南抗日根据地。陈光、罗荣桓、郭子化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这里也被称为山东的“小延安”;建国后,山亭区的劳动人民挥洒热血,建设祖国,谱写出了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

50年前,为解决缺水之苦,在榆树腰村党支部号召指引下,20余名“铁姑娘”毅然承担起“开山、挖渠、引水”的重担。她们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勇气,艰苦奋斗,历时75个月,开挖愚公渠,为榆树腰村引来了库水,解决了全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铁姑娘精神”宣讲队首先去往铁姑娘纪念馆和愚公渠遗址进行参观学习,“铁姑娘”们敢打敢拼、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巾帼精神,感动了前去参观的每一位同学。

“铁姑娘精神”宣讲队赴愚公渠旧址考察调研。

紧接着,“铁姑娘精神”宣讲队又前往了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纪念馆考察学习。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看图片、听讲解、谈感受,细细感悟80多年前鲁南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军民一心,团结抗战,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铁姑娘精神”宣讲队赴鲁南抗日民主建设纪念馆考察学习

在参观完纪念馆后,“铁姑娘精神”宣讲队趁热打铁,根据“铁姑娘”的故事进行了撰稿。最后,初步撰成《“铁姑娘”新时代愚公精神》宣讲稿,后续将会继续对此篇宣讲稿进行进一步完善。


《“铁姑娘”新时代愚公精神》宣讲稿。

深入乡村宣讲,传播红色精神

在挖掘当地红色精神的同时,宣讲队也深入山亭区各个乡村,组织宣讲宣传活动。向当地党员、村民宣传郭永怀、杨子荣等胶东英雄故事以及烟台山、刘公岛、海阳地雷战等胶东地方红色故事。“铁姑娘精神”宣讲队与枣庄市山亭区东良子口村村委会共同组织了《科技忠魂郭永怀》宣讲会,全村党员来聆听此次宣讲,并且采用网络直播的模式让更多的人来聆听本次宣讲会,不仅收获了当地村民的好评,也获得了来自线上听众的近万点赞。


宣讲队向东良子口村的党员们宣讲《科技忠魂郭永怀》。

宣讲队向村民们讲述胶东红色英雄故事。

文化浸润社区,精神深入人心

“铁姑娘精神”宣讲队在枣庄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青年烛光”社会实践队正在积极与烟台市黄渤海新区的各个街道进行合作对接,陆续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启动仪式。接下来,“青年烛光”社会实践队将陆续在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大季家街道的多个社区开展宣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故事讲细、讲实,将胶东红色故事和英雄精神带进千家万户。

“青年烛光”社会实践队与黄渤海新区各社区进行对接。

用实践追寻红色足迹,以宣讲弘扬红色精神。在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锻炼的基础上,烟台大学“热血胶东,红色育人”大学生宣讲团将会将继续挖掘红色精神、撰写打磨稿件,将真实情境、文史书籍与视频资料相融合,使抽象理论具体化、可视化,让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真正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努力实现沉浸式、互动式红色文化宣讲,将红色思政教育及宣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