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多名学者做客化学化工学院并作学术报告
作者:化学化工学院
时间: 2023-12-31    阅读:

学术盛宴群英荟聚,大咖云集共话科研。12月29日至30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韩宝航,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刘冬生,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史林启,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先后做客烟台大学“三元名家论坛”,为烟大师生带来5场学术交流盛宴。

韩宝航研究员作了题为《功能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围绕有机多孔聚合物(POPs),探讨了这种新型多孔材料具有的多种优异特性,及其对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刘冬生教授作了题为《核酸超分子水凝胶》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全刚性分子构造的超分子水凝胶模型,以及基于这一模型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探索了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了材料力学性质对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史林启教授作了题为《体内抗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学术报告,讲述了细菌生物被膜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针对其特点,开发了自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实现了药物的高效渗透投递。王树涛研究员作了题为《仿生多尺度粘附可控界面》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几种生物界面上的特殊粘附现象,以及由这一现象发展的系列仿生粘附可控界面材料。唐本忠教授作了题为《簇发光:“常用”材料的“不平常”发光》的学术报告,介绍了自然界中的一些天然大分子中簇结构的生成以及簇发光的现象,并揭示了簇发光材料在过程示踪和传感、生物成像及探针技术等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

韩宝航研究员在化学化工学院A416作题为《功能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

刘冬生教授在化学化工学院A416作题为《核酸超分子水凝胶》的学术报告。

史林启教授在化学化工学院A416作题为《体内抗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学术报告。

王树涛研究员在化学化工学院A416作题为《仿生多尺度粘附可控界面》的学术报告。

唐本忠院士线上作题为《簇发光:“常用”材料的“不平常”发光》的学术报告,烟大师生在化学化工学院A416集中观看。

5位专家学者为现场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各位学者对化学化工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发展前沿,共享经验、共谋发展、共话未来,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悉,化学化工学院非常重视对外交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发展,鼓励师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每学年组织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近五十次,旨在加强学院与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院师生学术水平,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化院力量。

专家学者简介

 

韩宝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从事功能纳米多孔材料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240余篇,被引用13000余次。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是功能有机纳米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金属离子捕获、信息存储及发光等方面的应用。

刘冬生,清华大学化学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了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日、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polymer》、《高分子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核酸合成与修饰,核酸超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

史林启,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纳米分子伴侣及调控蛋白质折叠、抗肿瘤和抗细菌耐药高分子纳米药物。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等,他引10000余次,出版专著5部,授权专利10项,三项成果实现产业化。

王树涛,研究员,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科院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获2014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第三期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仿生多尺度粘附可控界面材料的研究,提出了拓扑匹配与分子识别协同的界面识别理念,并合成了系列可控粘附界面材料。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Nature, Nat. Mater., Nat.Commun., Nat.Protoc.等,引用27000余次。

唐本忠,院士,2009年、2017年、2020年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AIE研究的引领者。已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总引用超182,000次,h因子为188。在学术会议上作了500多场邀请报告,拥有100多项授权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