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头条

「化院头条」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并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万忠院长在校研讨会发言
作者:
时间: 2015-03-08    阅读:

 

今天,学校安排我代表化学化工学院发言,深感荣幸。2014年在各位领导的关爱、支持和全院教职工的努力下,化院在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几点工作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化学化工学院目前拥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现已全部为山东省特色专业,且均一本招生。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重点专业,并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3+2”高职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还拥有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九个二级学科)和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一、科学定位专业培养模式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丰富专业建设内涵

化院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科学定位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原培养方案“被过分削弱和淡化的工程意识、知识体系过窄,缺乏学科视野化的工程意识、步履艰难的实践教学,缺乏创新的训练”的弊端,按照新的培养模式:培养素质高、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工程和工艺结合、理工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在实验室、在各种大赛上,收获的不只是知识、分数和名次,还有创意创新创业的创造者精神。按着这个模式不断整合资源,加强拓宽基础强化创新素质教育、突出实践和能力培养、注重工程教育的特点、以设计为主线安排课程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已逐步形成了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院级优秀课的建设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效:2014年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获批山东省精品课程,至此我院省级精品课达到6门和10余门校、院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和校级教学团队各1个。

实验课程建设方面,基础实验课程(四大化学和化工原理等实验)全部完成实验演示的录像制作,并安装了多媒体播放设备,实现了基础实验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规范讲解和教师现场指导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投入50余万元购置了计算机和仿真模拟实验软件,对专业课实验和实习实训环节开展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工生产过程的模拟训练。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后续实践环节的教学水平,还有联合指导实习和加强毕业环节的管理等措施的实施。同时实验室建设水平也不断提升,2014年“基础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以全校第一名获批烟台大学首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编写教材3部,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获批15项校级教改项目;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烟台大学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二、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化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在学科发展、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20122013年度学校教学单位目标考核中,我院荣获科研工作第一名,重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第二名的好成绩,2014我院进一步借助七个省级学科建设平台(两个省重点实验室、一个省重点学科、三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个省创新团队)和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的优势,深挖内部潜力,整合现有资源,科学分析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特点,积极培育团队建设,提高了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成就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将成果成功融入教学过程,丰富了教学案例,深受学生欢迎。如“黄金工业应用”科研团队投入几百万元购置了大量先进仪器设备,建设了高水平的科研实验平台,并成功举办2014泰山学术论坛(黄金新兴技术与应用专题),丰富了学生的学术氛围,提供了教学和科研的场所;“碳四分离”科研团队购置了多套实验中试装置,弥补了教学设备的不足,同时团队成员还借助工程设计与放大的实际经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连续两年获得华东赛区特等奖和全国一等奖,指导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山东省首届优秀实践成果奖”评选中2项成果获奖,设立研究生“碳四”奖学金,奖励第一志愿报考化学化工学院录取的学生“皮革”科研团队利用现有科研条件和皮革行业的影响,连续10年免费举办研究生动手能力培养学习班,指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活动,多次获奖。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专业建设保障

教师是教学科研的实施者,也是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人力基础,多年来化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三年采用引进和送出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博士10余人,为专业建设注入新活力。在年轻教师培养方面,教学上严格要求,坚持上讲台前听课和试讲制度,试讲不合格的不准上课; 2014年学院领导对近几年入职的新教师主讲课程全部进行了听课,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以此极大的促进提高年轻教师授课水平。对年轻教师在科研方面给予实验室、经费、仪器设备等支持,并对新引进博士实行三年业绩目标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获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各4项,还获批“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烟台大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各3人。2014年王全杰教授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四、以教风学风建设为手段,夯实专业建设质量

化院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针对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结合学院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学院向每一位任课教师发放了《致任课教师的一封信》,要求教师严格课堂秩序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院党政领导和各教研室主任定期进入课堂听课,及时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另外学院特别要求严把“补考关”,杜绝“补考必过”现象的出现。学风建设方面,强化学院“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学风建设指导思想,相继完善了多项措施,如《化学化工学院导师工作条例》、《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干部管理办法》,对班级导师的选聘、职责、奖惩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学生干部管理制定了严格规定,特别是学习成绩给出明确要求,有不及格课程的学生不允许担任班级干部等。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展了无手机课堂活动等。另外,学院还注重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机制,坚持“给家长一封信”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向家长通报和沟通,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学风改善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院将一直坚持教风学风建设不放松,努力打造“教师重教、学生自律”的良好教风学风新局面。

专业建设任重道远。在成绩面前,我们清醒的看到,化院的专业建设依然在路上。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学校正确领导下,坚持特色发展,锐意进取,凝聚力量,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再接再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谢谢大家!

    

2015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