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我院王全杰教授获得烟台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者:<a href='mailto:'>化院办公室</a>时间:2011-09-21点击数:

   (转帖自《今晨六点》)  昨天上午,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11年度烟台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100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2011年度烟台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烟台大学王全杰教授获得2011年度烟台市科技最高奖,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科技最高奖获得者王全杰。

 王全杰,男,1950年11月24日出生,中共党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烟台大学化学生物理工学院教授,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35年来,王全杰坚持在皮革工业科研和生产的第一线,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先后三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一次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为我国皮革工业的教学和科研做出较大贡献,先后取得32项科研成果,先后取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4项,为我省获奖最多的科技人员之一。
 1983年,王全杰利用烟台盛产的聚氨酯,采用硅橡胶模板转移法给失去表面的二层皮革再造了一层具有真皮花纹和手感的面膜,大大开拓了二层革的应用领域,获得了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市场上看到的精美的皮运动鞋、皮包、皮箱,其原料制造很多源于此技术。
 1990年,王全杰主持“面粗质次猪皮制革新技术”,攻克了胶原蛋白可逆变性的难关,世界首创的剖白湿皮新技术和光学补残技术在全国二十多个省300多家企业得到推广转化,创经济效益30多亿元,为国家取消了长久以来的高达每年8亿元的猪皮制革财政补贴,为山东省夺得了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以王全杰为首的科研团队将聚氨酯纤维与皮革相结合,研制出一种既具超高的回弹力,又具透气透汗的新型复合材料--莱卡皮革。莱卡皮革在研发期间销售额便已达到100多万美元。2004年,王全杰为首的科研团队进行了高性能汽车内饰革的研究工作,这是国内第一个以现代汽车革标准为参照系并转化为批量生产的新型皮革,该项目于2006年投产,产品主要供应福特、大众、宝马、通用、海南马自达等汽车公司配套使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汽车配套工业的国产化水平和自主创新。
 多年来,王全杰坚持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从1989年到现在,从最初的面粗质次猪皮制革新技术到目前莱卡皮革、汽车坐垫革等先进制革技术的研究及推广,为国家创收60多亿元,同时大大提高我国在制革行业的国际影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利6项。先后带了3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化学化工和皮革工程领域培养出一大批科研和生产技术骨干。

                     粉丝过7万名的“微博控”
   昨天,在接受采访时,王全杰说,他平时没有太多的业余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玩微博,只要有时间,他每天都会发微博,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块分享。王全杰微博名字很奇怪,叫忧国忧民王全杰。“我很喜欢一些历史人物,在他们身上,都背负着忧国忧民的个人情感,所以我就起了这个名字。”
 登录王全杰的微博,微博数量439条,粉丝数量达78447人,每条微博都有大量的评论和转发。
                     大伙儿叫他“王班长”
   “学会动手,学会吃苦,学会与工人相结合”,这是王全杰开办的全国制革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的宣传语,这个学习班免培训费、试验费、住宿费、餐费、公共交通费,个别家庭困难学生还给往返车票补贴。王全杰说,皮革行业出现了一种怪现象,皮革专业学生纷纷改行,生产、科研技术人才奇缺。长此下去,整个行业也会面临发展困境。为此,他自筹资金开班培训班,免费推广制革技术。由于他经常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亲手设计工艺、亲手操作,跟工人打成一片,给培训班学生做出榜样,大家伙儿都亲切地称他为“王班长”。
                     拄着拐杖参加“两会”
   王全杰出身于河南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自幼父母双亡,苦难的童年经历让他对弱者有一种天生的同情心。作为山东省人大代表,王全杰把关注的视角投向困难群体。“人大代表就是要替老百姓说话,把老百姓的真实意愿表达出来。”由于一次意外车祸,他住院治疗,医生告诫他要修养半年时间,但住了两个月,为了赶着参加“两会”,他提前出院,拄着拐杖走进两会会场。
 无论工作多忙,他也不会忘记身为“代表”的职责。
 

 

Copyright©2018  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版权所有